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專家視點 |
 |
作者:《浙江日報》2020年6月7日4版 來源: 時間:2020-06-09 02:20:10 |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張勇:疫情后,長三角要共建“一朵云”
阿里巴巴是長三角土生土長的企業。我們根植于長三角、受益于一體化,對長三角區域面向未來的發展責無旁貸。長三角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樣板”,三省一市都有各自的獨特優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為我們帶來豐富空間和堅強支撐。
我特別同意周其仁教授講的“來來往往”。其實“來來往往、互聯互通”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基礎。在我小時候,上海有一批“星期天工程師”,利用周末時間到江浙各地民營企業兼職,這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獨特景象。今天,阿里巴巴的員工也是“來來往往”的典型,我自己每周都在江浙滬各處跑,阿里的很多員工也拿著雙工牌、多工牌活躍在長三角,形成了獨特的風景線。
歷史和現實,見證了我們在“來來往往”中可以做更多事情。最近各地都在努力促經濟,特別是促消費。消費券其實完全可以不僅發給本地居民,也發給外省市的居民,吸引上海人到西湖逛一逛,讓杭州人爬一爬黃山、讓南京人到外灘看看東方明珠,讓合肥人去逛逛園林、逛逛城隍廟。
長三角一體化如何努力實現“3+1>4”的“化學反應”?根據阿里的經驗和實踐,我們深切地感到,只有數字化的長三角建設,才能真正實現互聯互通、讓一體化更上一層樓。
數字化長三角建設需要持續打造數字化生態。市場主體的數字化創新,是數字長三角建設的第一步。“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我認為,長三角地區廣泛的市場主體、中國1億的市場主體,就是中國經濟的“青山”,而中國經濟的“青山”要發展壯大,一定是基于數字化的翅膀、數字化的引擎。
扎實的數字基礎建設也很重要。過去10年,阿里持續投入云計算、大數據建設,今天在數字長三角的大背景下,我大膽提出,我們應該建設長三角“一朵云”,真正在整個長三角基于云這樣的基礎設施,讓網絡效應服務于長三角,并且服務于全中國、走向全世界。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定能夠帶來很多創新和變化。
在數字長三角建設進程中,我們要為創新留下空間。疫情之下,我們看到了巨大的機遇:消費者、生產企業服務的提供者在全面走向數字化,從公共服務到全方位社會治理也在全面走向數字化。
這些一定會為我們未來的創新帶來新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已經在展開:去年此時,我們談論的是交通的互聯互通。疫情過后,我們談的不僅僅是交通樞紐的互通,而是健康碼的互通,更廣泛消費者、居民美好生活的互通,經濟活動的互通。
在新的形勢下,建設中國自給自足的供應鏈已成共識。中國最獨特的優勢在于我們的消費者群體、市場主體、市場容量。在這背后,如何利用數字化機遇去洞察市場,以消費需求撬動制造供給,將是數字長三角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所有“長三角人”來說,長三角一體化最早的體驗源自“江浙滬包郵”,從江浙滬包郵到長三角包郵乃至更多、更廣的體驗與創新已指日可待。
阿里巴巴最近完成了5年前定下的中期目標:實現阿里平臺上一年消費規模超1萬億美元。這不是阿里巴巴一家公司的成績,它充分體現了數字經濟生態合作、共贏、創新激發的巨大能量,也是整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縮影。
今天,阿里平臺上活躍著近10億消費者,他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因疫情而改變。我們相信改變不是一時的,只要我們能夠深刻服務好他們,去創新、去創造,一定能夠通過他們帶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強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地區的探索和創新具有重大意義,阿里巴巴作為長三角的一員,愿為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ū緢笥浾 祝梅 陳佳瑩 整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