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專家視點 |
 |
王濟光:主動作為 化危為機 |
——民建中央對外聯絡委副主任王濟光談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
作者:本報記者 剛 罡 來源:《團結報》2020年8月15日4版 時間:2020-08-18 05:56:03 |
一直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上提出要“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提出“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抓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7月2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為我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筑牢實體經濟基礎、加快產業升級和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指明了方向。
近日,就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相關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對外聯絡委副主任王濟光。
本期嘉賓
王濟光
全國政協委員
民建中央對外聯絡委副主任
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文化文史和學習委主任
背景
記者:能否分析一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重要意義?
王濟光: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快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確保我國經濟長期安全的重要部署,也是穩定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有利地位的關鍵舉措。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以及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產業體系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標志,需要以相應的產業基礎能力的高級化作為重要前提。
黨中央提出并實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在經濟工作中時刻關注“兩個大局”,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后我國產業體系邁上新臺階、跨入新階段的基礎上,積極用好并創造加快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實體經濟基礎和體制機制條件。
記者:目前全球疫情反復的形勢,對國內外產業鏈供應鏈產生了哪些影響?
王濟光:綜合研判全球疫情反復的形勢,對于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地位已經形成重大影響,目前來看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全球疫情直接沖擊影響。美歐主要經濟體內部前期對于疫情認識不足,導致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不力或啟動較晚,疫情加速蔓延擴散導致外部市場需求中斷、轉移和萎縮,進而影響全球部分市場集中、供應鏈和產業鏈出現被動性調整,以及線上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調整。
二是多種國際因素交織影響。全球疫情演變走勢不明,疊加金融市場震蕩和外部需求萎縮,在多國政情誘發社會恐慌心理的反噬作用下,全球市場需求、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相應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國際正常聯系受阻,從而波及中國經濟受到額外影響。
三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綜合分析此次疫情沖擊及其他關聯性因素,在外需不足、出口訂單銳減、國際聯系弱化和國內消費需求不振的聯動影響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生調整或重構勢是難免的,需要從產業鏈供應鏈方面加強中長期探索,以充分應對全球經濟發展大趨勢。
挑戰
記者: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運行和發展面臨著哪些挑戰?
王濟光: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運行和發展面臨著多方面的現實難題和嚴峻挑戰:
一是生產要素成本持續攀升,對成本導向型產業鏈完整性和穩定性造成較大沖擊,比如較為普遍的脫實向虛現象,使制造業在發展中面臨著人工、土地、資金、能源、物流等綜合成本的快速上升。
二是創新協同機制尚未健全,制約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水平提升,特別是制造業中存在著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不夠緊密、協同研發動力不足問題,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聯動不夠緊密,技術、人才、資金對產業鏈水平提升支撐不足。
三是新型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比較落后,制約高技術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空間尤其是寬帶網絡、工業互聯網、數據庫、新興產業發展試驗場所等建設不足,制造業關鍵工序數字化率偏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融合程度不深,對提升產業鏈現代化形成基礎性、長期性制約。
四是重要產業領域技術標準、行業規則的國際話語權尚弱,重要產業、關鍵產業鏈節點存在明顯的供應鏈安全性風險。
五是營商環境還存在諸多掣肘,特別是在公平競爭方面一些產業領域存在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壁壘,在科技創新方面市場主體創新力尚未充分激發等。
對策
記者: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該如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王濟光:我的基本觀點是:尊重客觀規律和經濟規律,注意產業培育、產業發展和產業政策的階段性轉換,既要從過去的要素導入為重點的發展階段轉向產業發展的經濟功能培育階段,也要強化產業基礎能力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匹配,更要提升產業鏈的全鏈功能聯動、結構躍升的能力。
此外,我個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建議。如,要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著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功能平臺;以全面降低生產要素成本為抓手,著力打破成本導向型產業鏈不穩定性怪圈;以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合作為突破口,著力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市場主體之間的協同創新;以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為依托,著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全方位參與重要產業領域國際技術標準、行業規則制定為重點,著力提高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水平;以理順體制機制為保障,著力優化產業鏈各環節市場主體良性發展的營商環境。
總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必須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在改革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在開放中提升新的發展能力,在創新中尋求新的發展動力,努力消除一切阻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和障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