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云天,黃葉地,深秋的小和山秋色連波,秋意怡人。而坐落在小和山的浙江科技學院今年迎來了建校四十周年,醉墨秋韻,分外誘人。10月31日,乘校慶東風,踐民建初心,民建浙江省直四支部與民建浙江科技學院支部傾情聯袂在經管學院舉辦第11期“和山論道”活動。“和山論道”為民建浙江服務社會品牌: 民建省直四支部“思源.源培教育金”的項目。長期來與浙江科技學院等合作,秉承民建先輩黃炎培大職業教育思想,堅持“注重實用、注重技能、手腦并用、做學合一”核心理念,充分利用企業家等會員的特色和優勢,在引領大學生創業、創新等方面“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 助力莘莘學子成為德才兼備的新型實用性人才。此次“和山論道”又恰逢第五屆浙江社科界學術年會,并作為浙江科技學院分論壇與廣大師生共享交流及研討;同心同行,同頻共振,以品牌引領,深化合作。
校慶盛時,大咖云集。今年“和山論道”講壇的主題是“文化傳承發展與浙江精神創新”。首先,由省直四支部會員、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區域經濟重點學科主持人、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資深委員徐劍峰教授等三位專家作主旨報告講座,由浙江科技學院科研處付處長、民建浙江科技學院支部主委董穎等主持。徐劍峰在“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因素”中回顧和疏理了新教、儒教文化等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探討改革開放浙江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推動,指出文化背景與企業家精神、創業環境等均密切相關;聯系當下實際,文化也需要不斷改良創新,從而對浙江的產業組織優化和提升起到積極作用。報告深入淺出,鞭辟入里,讓人既大開眼界,又受益匪淺。在講座分享過程中,參會學生代表踴躍提問,與會專家觀點交鋒,現場學術討論氛圍濃烈,研討成果豐碩。
活動第二階段:兼職教授授予儀式。40載春秋,心懷感恩,民建浙江省直四支部企業家等會員,他們一以貫之助力浙江科技學院發展有目共睹,成績斐然。為更好發揮民建企業家會員在學校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強會員企業與學校的交流與合作,助力新型實用性人才培養。浙江科技學院經管學院院長黎東升為楊俊、曹斌、張蔚青、錢必磊、葉軍、姜欣、范明贊、黃林祥、胡興華、黃蕾等11位會員企業家和專家等代表頒發了兼職教授等聘用書并合影留念。
天時激勵,崇德尚用;四秩雕鐫,求真創新。 “和山論道”進入重中之重環節——圓桌論壇。專家教授、民建會員、學生代表圍坐成圓,胸有成竹,滿面春風;專家和會員分享、學生代表提問,字字珠璣,精彩紛呈。民建省直四支部主委黃煒分別從民建人的教育情懷和黃炎培大職業教育理念,聚焦新型實用性人才培養, 就“思源•源培教育金”的初衷、特色、實踐和發展計劃作了重點解讀和分享;經管學院劉洪民、呂海萍付院長和民建會員、王立軍教授等就“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等相關問題發言,企業家兼職教授們各自從企業簡介和擅長領域、企業對于實習生求畢業生的需求和要求、校企合作中企業可提供的資源、合作培養目標、校企合作中企業對于學校及教師的期望等內容展開,圍繞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創業和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學生代表個個認真聽寫,熱情高漲,并紛紛向企業家提問,求知欲望如饑似渴;整個會場洋溢著熱情而有序、融洽而和諧的美妙氣氛…最后,民建會員、浙江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郭俊輝教授為論壇致閉幕詞,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會議圓滿結束。相信將以此為契機,展開全面合作,助推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的前進。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多年來,民建省直四支部秉承民建前輩們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拳拳之心,遵循黃炎培等先輩的“一分精神全為國,一寸光陰全為民” “抱忠誠之心,盡所有之力”的理念,不忘初心,勇于擔當,充分發揮全體會員優勢特長及才智,服務大眾、回饋社會,在省委會的堅強領導下,創建了“思源•源培教育金”等 “飲水思源,回報社會”平臺,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得到統戰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